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 | 科技创新“濮阳经验”的创造者——记“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雷灯照
编者按:
2月22日,全市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对10名“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和10名“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人员进行隆重表彰。为大力宣传“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及提名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树立担当作为好干部典型,使全市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赶有方向,即日起本公众号开设《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专栏,刊发好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科技创新“濮阳经验”的创造者
——记“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雷灯照
过去一年,我市科技工作有过几次高光时刻:
4月份,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对濮阳科技创新给予高度评价,随后安排省委改革办专题调研“濮阳经验”,形成《关于濮阳市推动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在全省推广;
5月份,在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上,濮阳作为唯一一家介绍科技创新经验的地市,以《突出创新驱动 深化“两链”耦合 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硬核》为题作典型发言;《科技创新为濮阳转型发展注入内生动力》等被收入省能力作风建设年典型案例,《打造中部创新高地 河南濮阳顶格推进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等“濮阳经验”被《科技日报》刊发,并在全国推广。
对一个科技资源匮乏、人力财力不足的城市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难能可贵、来之不易。
这是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自2012年担任市科技局一把手以来,雷灯照在这条路上跋涉了10年。他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在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的新使命、新定位,谋划探索濮阳实施创新驱动、追赶超越的目标思路,创出了科技创新的“濮阳经验”。
以挑重担子、啃硬骨头的担当服务中心工作
“去年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展厅装修布展时,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候碰到问题,一研究就是整个通宵。”3月27日,雷灯照回忆起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筹建的经历,仍历历在目。
2022年1月,市委作出筹建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决策部署。雷灯照带领市科技局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经过精心筹备,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成功揭牌。我市成为全省最早揭牌成立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省辖市。在随后的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展厅装修布展工作中,雷灯照经常吃住在工程一线,仅用20天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展厅装修布展工作。
2022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实施“十大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市科技局牵头负责“十大战略”之首——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工作。为推动战略深入实施,雷灯照经过深入思考、系统谋划,提出了“两头抓”的工作思路,即:一头抓河南省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和对接,努力成为河南省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营造创新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同时,他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起高峰、成高原、补洼地”的工作导向,为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雷灯照利用周调度会平台,带领市科技局一班人及时交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重大事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500余项次,形成了推进战略实施的强大合力。
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搭建创新平台
科技力量不足的问题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怎样打通?这些制约濮阳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今一一有了答案。
2022年9月,省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揭牌成立,明确濮阳作为实验室的一部分建设氢能示范区。这标志着我市成功跻身省龙子湖实验室共建单位,实现了我市省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
一大批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组建运行:以河南星汉生物、郑州中科新兴为牵头单位,筹建了濮阳市仓颉实验室;以中原油田为牵头单位,筹建了濮阳市中原实验室……去年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总数达到68家;新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总数达到260家。
至此,我市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从基础应用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的闭环逐渐形成。
雷灯照深知答案背后的艰辛。在推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他经过大量实地调研,把突破口放在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构建上,针对濮阳科技型企业创新人才缺乏、创新产出不强等问题,率领企业先后赴郑州大学、省科学院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洽谈共创共建事宜,并组织省级中试基地的申报遴选,指导申报单位撰写材料,组织专家初审及视频答辩等,为促进我市科研与产业紧密衔接、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开辟了新途径。
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姿态推动产业质变
“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科创型小微企业增量提质‘春笋行动’,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方面下了一步‘关键棋’。”雷灯照说。
“春笋行动”以加快培育科创型小微企业为着力点,同时开展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三大行动”,建立起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
这一步有多关键?2022年以来,我市培育科创型小微企业102家,增长91%;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48家,增长66%,增速居全省第三位;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增长39.1%,增速连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我市还将深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作为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关键举措,提出统一组织、部门协同、县区为主、分类帮扶的工作原则,通过多部门协调配合、全方位政策宣传、个性化业务指导,研发活动覆盖率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2%,较去年增长21.8个百分点,超过省定目标12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产业质变。
以倍道兼程、一以贯之的韧劲优化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依然是制约濮阳发展的突出短板。我们必须紧抓发展机遇,坚定信心决心,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立的目标任务,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雷灯照坦言,具体到科技工作,就是要不断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他主持制定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等一批夯基础、管长远、治当下的硬核举措,为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他主持制定《关于建设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措施》等配套文件及工作台账,形成了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的“作战图”,打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组合拳;
他主持制定重点企业、重点创新平台和重点科研院所引进人才工作细则等政策文件,全年通过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60人,兑现科技类人才奖补资金465万元,为创新濮阳建设锻造了强劲的“人才引擎”。
谈及今年的工作目标,雷灯照满怀信心:力争全年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9%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增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0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亿元以上。
来源:濮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