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组工信息
第30期
(2018年10月22日)
党建引领产业支撑
台前村级集体经济为脱贫攻坚助力加速
近年来,台前县坚持抓党建助力扶贫,育产业兴村富民,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增加村级积累,助推脱贫攻坚出成果、见实效。
一、集智聚力,下好发展集体经济“一盘棋”
一是政策推动。抢抓建设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机遇,出台《台前县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县项目实施方案》《台前县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从项目支持、资金投入、人才支撑等方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2017年以来,累计整合1.36亿元财政涉农资金,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实施光伏产业精准扶贫工程,建成光伏电站79处,参与收益分配贫困户1137户,增收村集体收入112万元。二是智力驱动。针对农村干部发展理念陈旧落后、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举办“乡村大讲堂”,从党校、扶贫、人社、卫计、民政、教育等部门抽调41人组建讲师团,设立党性教育、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等6个培训专项“小分队”,全方位培训村“两委”成员、农村无职党员,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富能力。止目前,共举办“乡村大讲堂”27期,培训乡村干部1600余人。三是机制联动。构建“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职能部门协作、乡镇政府推动、村级具体落实”的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分领域、分层次、分部门分解县、乡、村三级责任范围和组织、发改、扶贫、农办、财政等部门工作责任,同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范围。深化“双联四推六覆盖”工作机制,推动干部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下沉。近年来,成立脱贫责任组340个,选派驻村干部288名,全县4647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3548户贫困户,帮助8292户贫困户如期脱贫。
二、支部带动,吃上发展集体经济“定心丸”
一是选育“领头雁”。严把“选任、培育、调整”三个关口,通过选好一批村干部,培养一批后备村干部,调整一批落后村干部,选优配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2017年以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72个,配齐配强村级班子26个,培育“三有三带”标杆型农村党支部书记18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748名。二是当好“先锋军”。深入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实施党建扶贫示范点、党员扶贫示范基地等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止目前,共建立党建扶贫示范点56个,党员扶贫示范基地19个,带动群众就业3000余人。鼓励村级党支部、村干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投资参建“村头工厂”,止目前,通过村“两委”领办、村干部创办、“村干部+农户”合办等方式,共成立农业合作社16个,带动群众就业300余人。三是筑牢“保障部”。出台《台前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管理。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及时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协商项目迁建遇到的选址、用地、招工等问题,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和运行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围绕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生活服务、扶困助贫等关系民生的村级事务,加强村公共设施建设,加大村公益事业投入,扩大村级集体经济受益范围,优化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三是创新引领,走好多元发展“新路径”
一是无中生有,发展扶贫就业基地。探索“党建+扶贫+村头工厂”产业扶贫新路径,将扶贫就业基地建到“村头”“家门口”,吸引汽车坐垫、木材加工、女士内衣等就业岗位多、技术门槛低、带贫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入驻扶贫就业基地,有效破解部分村发展无项目、启动无资金等难题。目前,共建成124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吸纳就业5106人,解决贫困群众就业2042人。二是巧借外力,发展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引进光伏发电、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项目,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抓住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遇,成立电商办联合党支部,引导发展500多家电商企业,建设225个农村站点,1900余家农村网店。止目前,共上传特色农产品640多种,年交易量达2亿多元,从业人员达3000人。2017年双“十一”当日,台前县电商销售额1138.74万元,在100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排名第八,全省第二。三是盘活资源,发展多元集体经济。统一排查、换算村内闲置土地、资源等村级集体财产,建立村级集体股本。鼓励村级党组织,结合本村实际,将村级集体股本与财政专项资金、社会公益资金、贫困户投劳折资等一并股权量化,合理约定投资和收益分配比例,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产业+贫困户”“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等多种发展模式,走独立经营、混合经营、合作入股、资源开发等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新格局。目前,培树了桃李小镇、草菇小镇、花木小镇等一批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美丽村镇。
(台前县委组织部)